开门见山,既然是来挣钱的,第一步,就是,的位置不对,也能挣钱,但是的位置合适,风险比较小,挣钱的概率大,心态也好。
研究底部形态不是要刻舟求剑,而是根据k线形态和量能配合之间的相似处,去预判未来可能产生的底部,历史不会重演,但总是惊人的相似。
的首选,就是底部形态结构确立的时候,这里面还要细分成几个阶段,容我慢慢剖析一下,
2005年1月份底,指数见到疑似底部,之后创了新低,持续下跌,就是标号1和2的位置,之后标号3的位置,底部放量反转,标号4,5的位置是3次回踩确认,量能相对萎缩,指标底背离。
底部的时间跨度为11个月左右,2005年1月到6月期间,指数不断新低,个股的表现则不尽相同,大部分股票创了新低,而在2006-2007年那波波澜壮阔的牛市当中,表现亮眼的大牛股,很多都是提前见底的,中国船舶是2003年提前见底,涨幅30倍,中金黄金是2004年8月份见底,涨幅17倍,国金证券是2005年7月份见底,涨幅17倍,这一波牛市动则10倍的大牛股遍地皆是。
2008年9月18日宣布降印花税,市场暴涨(大盘涨停),见到疑似底部,之后创了新低,到10月28日,见到1664低点,11月7日再次放量向上,见到次低点。标号4,5是指数回踩的位置。
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股票看一下,亿晶光电(以前应该叫海通集团),2008年11月4日见底,2011年3月份见顶,涨幅为14倍。其他的还有苏常柴和大元股份(目前叫ST环球)。这些标的爆炒,反应了当时市场垃圾股当道和浮躁的炒作心态,炒小炒差在当时的市场环境里发挥到了极致。而市场里聪明的一小撮人,选择了中国平安、万科和“神茅”。
这是一个多重底底部结构,底部构筑时间长达一年半的时间,聊起来很复杂,而且当时主要是南北车合并而催生的杠杆牛市,全民炒小炒新,创业板大牛股全通教育就在这一波行情中超过了“神茅”的股价,有兴趣的可以去翻一翻。
见底之前经历了2018年4月、7月、10月的类似于筹码池的底部结构,最终构筑成一个大头肩底形态的底部。
当时可以清晰地看到“神茅”已经率先于2018年10月份见底,大盘创出新低2440点的时候,“神茅”已经放量向上突破,而后期的长牛股,包括三一重工、隆基股份,都已经在至少半年之前就探明了底部,处于横盘待发的状态。
这里也间接印证了一个看盘的技巧,每一波行情的启动和结束,强势领涨的板块和个股,都会提前见到底部和顶部。
接下来讨论的对近期(2021年4月附近)行情有很大参考价值,是一波大行情中猛烈调整后的中继底部,最有参考价值的中继底部,2007年5.30大跌,牛市的脚步仿佛戛然而止。
5个交易日,指数最大跌幅接近22%,市场一片哀嚎,牛市结束的声音充斥着各大报纸头条,绝望的声音此起彼伏。
当时市场最有代表的板块券商股,国金证券从最高点93元附近调整到60元,跌幅达到37%,海通证券从最高点56元调整到32元,跌幅44%,中信证券当时跌幅小一点,不过后期出现补跌,直到7月份止跌。
而当时的“神茅”,跌幅不到16%,几个交易日后以涨停的方式创出历史新高。
离现在(2021年4月)比较近的中继底部,是2015年1月份的调整,这个调整幅度比较小。
指数调整的幅度只有10%左右,当时引领市场下跌调整的还是券商股,中信证券从2014年11月到2015年1月,两个月的时间翻了3倍,之后调整了30%。之后的剧本就是中国中车开拔,也是直接一波3倍,中车在2015年4月份见顶,上证指数在6月5日见顶,再次印证了强势领涨股提前于指数见顶的判断。
以后如果有时间,再写一篇关于行情顶部的理解,相对于底部,顶部的判断相对简单,虽然总是说会买是徒弟,会卖是师父,懂得空仓是祖师爷,而我的看法有些不同,如果严格遵循破线减仓原则,那么见到顶部的时候,也是破线减仓原则保命保盈利的时候,而偏执地去预测顶部,逃顶的机会只有一次,余下的那些所谓逃顶操作,会少挣不少钱。
空仓,在未来的10到20年,那更是不存在的。你见过巴老爷子空仓吗?关键在于选择好持股的方向和仓位,个股分仓的控制。
(本文来源于雪球作者:趋势天眼。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读者需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及数据是否正确。本文不作为投资依据,据此入市,风险自担)
特别提醒: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,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,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|